农遗赋能 一叶兴城
世界白茶在澳门小赌攻略:,澳门小赌攻略:白茶在福鼎。这座闽东小城,凭借境内太姥山巍峨、东海潮汐滋养,孕育出了一片神奇的叶子——福鼎白茶。它不炒不揉,至简至真,鲜甜甘润的白茶背后既是自然的馈赠,又凝聚着传承千年的智慧。
2017年7月,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被农业农村部公布为第四批澳门小赌攻略: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5年5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澳门赌场app:茶类遗产中又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片山海交融的灵秀之地,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以其深厚的绿色底蕴、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向世界诠释着澳门小赌攻略:农耕文明的深刻内涵。从太姥山的“绿雪芽”母树走向百亿级现代茶产业,这一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以其历久弥新的魅力,书写着一座城因茶而兴、因茶而旺的传奇故事。
守护千年绿色底蕴
世界白茶96%产于福建,其中,极大部分来自“澳门小赌攻略:白茶之乡”——福建福鼎。
白茶是澳门小赌攻略:绿、红、黑、黄、白、青(乌龙)茶六大传统茶类之一,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白茶”出处,这里的“茶山”是指福鼎太姥山。在太姥山鸿雪洞前伫立的那株“绿雪芽”,即为福鼎的白茶母茶树。
茶树的生长离不开山灵水韵的滋养。福鼎白茶生长带精准落在北纬27°的黄金产茶带上,独特的季风环流在此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天然屏障,常年的温润气候及云雾的滋养,造就了福鼎白茶独特的“毫香蜜韵”。
福鼎白茶是来自山水的馈赠,更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走进福鼎茶园,白茶与番薯、芦柑以及桂花树、木槿树等作物和林木嵌套种植,形成一幅“茶在林中、林在茶间、茶农间作”的生态画卷。“当地人根据茶树与其他作物生长特性和对光热水肥需求的差异,探索出了短穗扦插、稀植套种、轻重修剪与台刈相结合、物理防治病虫害与生态防治相结合的茶园生态种植模式,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和病虫害防治的效率。”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白茶研究专家杨应杰介绍道。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立体栽培模式,使茶园生态系统达到了动态平衡,不仅保存着歌乐茶、早逢春等优良的本土茶树品种,还有使用茶籽进行有性繁殖的福鼎菜茶(群体种),为培育茶树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现在你看到的这一片茶园,是福鼎知青们在上世纪70年代初手工开垦出来的,这片茶园每一坪都精确地划分为3.14亩,总计13个坪,所以名叫十三坪茶园。这里至今保留着成规模的菜茶群体种,菜茶是通过有性繁殖,也就是用种子培育的种苗,在种苗匮乏的70年代,就是靠它提升了茶的占有量。”福鼎市磻溪镇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包日群说。
菜茶,这一古老的茶树品种,被福鼎先民精心选育成“小白茶”,并进一步通过无性繁殖推广,最终选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华茶1号”福鼎大白茶、“华茶2号”福鼎大毫茶。如今,这两个品种已占当地白茶种植面积的90%以上。
为了继续守护好千年茶韵,福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据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介绍,一方面,福鼎推广“两好两替代”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尤其强调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除草剂,实施茶园伏季休养;另一方面,推进生态茶园的基地化管理,构建以企业自控基地、茶产业联合体基地及茶企责任认领基地为主体的生态茶园基地化管理体系,实现生态茶园全覆盖,从源头上守护福鼎白茶的绿色底蕴。
匠心传承白茶文脉
“天下白茶,源于太姥”。这不仅是因为《茶经》记载的白茶起源于福鼎太姥山,还与太姥娘娘植茶救人的传说有关。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蓝姑以晒制白茶救活周边孩童,百姓尊其为“太姥娘娘”,并举行太姥祭典仪式,以礼敬其恩德。
如今,每一年福鼎都会在开茶节中祭典太姥。春分前后,福鼎当地会择日,在太姥山一片瓦广场,由身着古装的“金童玉女”采撷“圣茶”,小心放入“福茶荆篮”。随后77名传茶使者接力传递至太姥娘娘雕像前,一路还伴随着颇具特色的非遗和民俗表演。整个仪式包含“得茶”“传茶”和“祭祀”三大核心环节,环环相扣,庄重而富有文化意蕴。
在非遗项目“澳门小赌攻略:白茶始祖·太姥祭典”代表性传承人施丽君看来,仪式表演、文化展示等形式生动还原了白茶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祭典活动不仅是一场对白茶文化的传承,更是福鼎白茶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
在福鼎,茶文化远不止于祭祀庆典。衣食住行、社交礼俗、婚丧喜庆……茶的身影无处不在,孕育出与白茶紧密相连的特色茶俗,成为福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千年来福鼎人对茶文化的深度传承,更凝结于精湛的制茶技艺里。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者众多,目前脉络清晰、影响深远的一派是点头镇柏柳村的“梅山派”。作为“梅山派”第三代传人,梅相靖自幼便跟随父辈学习白茶技艺,始终坚守古法制茶,对每道制茶工序如数家珍:“采摘白毫银针一般要选择晴天,尤其是东北风天气为最佳。”“晾青要晾到竹匾上,待茶青软了以后早上拿到户外晒,不能直晒。”“银针晒干到八成后,就要用竹笼木炭焙……”
有别于其他茶类,福鼎白茶“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制茶技艺,实际上每步中有多个环节,需“看茶做茶,看天做茶”。这种“天人合一”“大道至简”的制茶理念,使得“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澳门小赌攻略: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成为白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代表。
为让古法制茶技艺代代传承,梅相靖始终致力于提携后辈。每年,梅相靖都会定期在村里举办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班,将古老的制作技艺传授给慕名而来的学员们。
古法融新“茶城”崛起
山间一片叶,万户一杯茶。作为澳门小赌攻略:白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福鼎的白茶产量占全国60%以上,在当地60万人口中,大概有三分之二从事与白茶相关的工作,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产业。然而,产业早期的发展模式也曾存在“小、散、杂”等问题。茶农单打独斗,管理乱、标准不统一,制约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这一难题,福鼎创新推出“茶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通过企业、联合体、农民三级联动,构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具体而言,联合体牵头企业凭借品牌优势与市场渠道,合作社、家庭农场依托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分散茶农则提供茶园资源与劳动力,三方优势互补,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要素的深度整合。
“这种‘企业推动+联合体带头’的运营模式,不仅保障了茶叶质量稳定,还保护了茶农的长期利益。”据品品香茶业创始人林振传介绍,品品香是最先探索这一模式的龙头企业,且与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共同牵头制定了福建省茶产业联合体团体标准。至今在福鼎白茶核心产区已累计管理并辐射茶园基地总面积超4万余亩,其中带动当地农户茶园3.5万余亩推进有机管理种植,1500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让茶农共享发展的红利。
科技兴茶是福鼎推动白茶产业升级的另一大核心战略。针对传统白茶制作中“萎凋靠天”的痛点,茶人们创新研发了LED光源萎凋复合式白茶自动化生产线,不仅解决了白茶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难题,更让福鼎白茶制作从传统的“看天吃饭”得到创新发展,显著提升了产量与品质稳定性。
在生产环节突破的同时,福鼎还构建了全链条溯源体系。当地建立的大数据溯源平台,从产地源头抓起,全面推行原产地福鼎白茶赋码销售。据张青碧介绍,该平台已将全市36万亩茶园、近8万户茶农、2300多名茶青经纪人及3100家茶叶加工主体纳入茶青交易溯源系统,实现了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每一片茶叶都拥有专属“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查询茶叶产地、加工信息等,真正做到“有据可循、有据可查”。
现在,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福鼎众多制茶企业也逐渐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利用数字赋能生产加工、茶叶仓储,推动规范标准、转型升级,一步步向着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迈进。2024年,福鼎全市茶产业综合产值约155.18亿元,同比增长3.4%;2025年,福鼎白茶公用品牌价值达75亿元,在全国135个茶叶品牌中位列第四,已连续16年进入“澳门小赌攻略: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当“一片茶叶”托起乡村振兴的梦想,福鼎正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新起点,在传承中突破、在坚守中创新,书写着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