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小区给居民发红包的启示

2025-08-02 06:1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苗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小区给居民发红包的启示

2025年08月02日 06:15   来源:经济日报   翟子豪

南方某老旧小区业委会日前再度向居民派发公共收益,数额之大、间隔之短,引发关注。没有物业公司常驻,也未上调物业费,小区依旧整洁有序,账面上竟能结余并分红,人们想要弄清的是:当物业公司因涨价谈判破裂而离场后,一个普通住宅区如何维持日常运转又持续产生公共盈余?

在这个问题中,业委会接管后,把原本由企业包揽的服务拆分为可核算的细小单元:保安、保洁、绿化、设备巡检分别订立合同,金额、频次、验收标准全部张榜公布;公共区域的广告位、闲置空地、屋顶资源逐一编号,对外租赁流程线上留痕,收入日清月结。通过精打细算每一笔收支,公共收益从隐性补贴变成清晰可查的收支账目,结余部分按户分摊返还,居民可直观感受到缴费与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缴费率保持高位,形成财务闭环。

不过,完全依靠居民自主运行,容易造成“开头热、后期冷”的困境,街道与社区党委的介入提供了关键托底。在组织层面,指导业委会依法备案、制定示范章程,使自治从“摸着石头过河”变为按规则行事;在技术层面,提供统一财务模板、对接第三方审计,减少因专业门槛引发的猜疑;在冲突层面,设立固定对话场所,邀请律师、调解员轮值,及时化解车位分配、噪音扰民等高频纠纷。同时,考虑到大包大揽既挤占自治空间又增加财政负担,政府的角色被严格限定在只提供必要支持,不越权代办,用最小干预换来最大参与。

要看到,当前运转顺畅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自治核心成员一旦因年龄、工作变动退出,经验与热情难以传递;长期分红虽能提升获得感,却也可能弱化对公共设施再投资的共识,电梯、管道、外立面等长期维修需求终究需要集中资金应对;公共空间商业化开发存在天花板,当可租赁资源趋于饱和,收益增长放缓,如何平衡分红与攒钱将成为新的考题。

将个案上升为普遍经验并不容易。规模较小的住宅区,居民相互熟识,议事成本较低,自治更容易启动;公共空间产权明晰、可经营面积充足,才能持续产生增量收益;街道层面具备愿意赋权、敢于放手的治理理念,也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外部条件。硬件、软件、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因此,与其简单推广“分红模式”,不如提炼其中的流程、模板与权责清单,为不同类型社区提供灵活调整的管理模式。

归根结底,这场实验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又发了一次红包,而是揭示了基层治理的一条可行路径。社区不是天然需要物业公司才能运转,也不是必须依赖财政兜底才能安全,如何让这种模式长久运行,仍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把这些元素沉淀为可培训、可审计、可监督的标准化模块,才能让更多小区在面对物业退场时,从容启动可持续的治理方案。(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翟子豪)

(责任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