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丁香馥宣南
每到4月初丁香盛开,位于北京西城区宣南一带的法源寺,便弥漫在一片清雅透亮的白、清浅或浓艳的紫中,走过路过都能捕捉一抹馥郁的香。花期最盛的日子里,这座千年古刹挤满了慕名而来的赏花人。
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名刹之一,寺内种植大量丁香,花开时节“胜地花开香雪海”的景象,使其曾与崇效寺牡丹、极乐寺海棠、天宁寺芍药并称“京城四大花事”。丁香一开,肃穆的寺院披上一袭浪漫的紫白纱。
漫步寺中,千年红墙、飞檐斗拱隐现于丁香雪浪间。游人虽多,却个个步履轻缓,流连忘返,用手机、相机记录着这场盛大的花事,将拍摄的美图美景分享到“朋友圈”。
花香之外,更有诗意。
明清时期,宣南一带士人聚居、会馆林立,法源寺繁茂的丁香树下,也曾引得纪晓岚、龚自珍等名士驻足吟诗。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在林徽因、徐志摩的陪同下,赏丁香、瞻古刹、话诗词。去年,在泰戈尔造访法源寺的百年之际,丁香诗会升级为“百年丁香诗会”,续写“花与城共生 诗与人共美”的历史佳话。
“百年丁香诗会”似一条诗意的藤蔓,吸引越来越多人参与。今年,集聚31个国家和地区的6.8万多首诗歌作品的第一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优秀作品揭晓。获得紫丁香诗歌奖的诗人杜绿绿,忆及与法源寺的第一次相遇时,犹记得玉兰花停留房檐,丁香露出小芽儿,“我来早了,但或许,也是迟了”。
在“百年丁香诗会”全网推出“赏一树丁香 吟一首诗”的网络征集活动的同时,第十九届丁香笔会也在千年古刹的诗意氤氲中启幕。书画名家与社区书画爱好者共执笔墨,在禅房花木间续写宣南文脉的当代篇章。
“我们特意选择在丁香盛放时节举办笔会,就是想让传统文化在活态传承中焕发新生。”按照牛街街道工委书记李丽京的设想,丁香笔会以笔会友、以墨传情,不仅为古寺增添雅韵,更以丹青妙笔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古寺春深,暮色渐浓,古刹檐角的风铃鸣响。墨色流淌中,凝着一缕缕淡淡的丁香花香。当书法家笔走龙蛇写下“和合共生”时,这款特制的“法源梵墨”让幽幽暗香随墨迹舒展,把牛街的春天永远留在纸上。
因丁香而起,怀抱法源寺的宣南一带也眼见着热闹起来。悠长的胡同中,不时闪现的宝藏小店飘散出诱人的咖啡香。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学者、游客络绎不绝,周边的文旅、餐饮做得有模有样。
这个周末,距法源寺不远的报国寺内张罗起丁香市集,不仅能见到“香萦报国”冰箱贴、丁香主题咖啡、丁香花开文创挎包、丁香市集纪念票等官方文创产品,还有40余家文创商家带来的以丁香为主题的原创手作、精品文创、古旧图书、网红小吃。
这就是宣南。以丁香为媒,文学沙龙、法源寺历史街区CityWalk联动“诗书西城”文化品牌;以诗歌为舟,载着千年运河的桨声、胡同深处的乡愁、会馆戏楼的弦音,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来此寻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一次相遇。(作者:杨学聪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