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走心才能打动人心
近日,被誉为文创“天花板”的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100万件,创下国博近20年来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
如今,博物馆文创产品已走进不少消费者的购物清单,成为消费市场一道别样的风景。但爆款还是少数,文创产品同质化问题依然突出。破解同质化困局,文创产品开发者需从源头做起,解码文化内涵、注重传承创新、精准对接市场……只有创新走心、转化用心,才能打动人心。
深挖地方文化。文创开发不是对文物图案的简单复制粘贴,而应深入挖掘文物承载的特定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设计灵感源自唐代仕女俑,生动还原了唐代的审美与文化;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把文物发掘的神秘体验融入产品,让大众沉浸式感受历史魅力。这些爆款文创产品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扎根地方文化,提取标志性符号,赋予产品鲜明的地域特色。
重视传承创新。“王的手创”文创品牌在贵州、云南、山西等地建起28个手工村落,与1400余名乡村手艺人长期合作,制作非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1000万元。一件件精美的产品实现了持久的经济回报和难能可贵的情感共鸣,维护了口碑,也保证了销量。反观一些博物馆文创产品,跟风模仿、粗制滥造,不仅损害了博物馆的品牌形象,也阻滞了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精准把握需求。开发者应紧跟时代潮流和社会热点,依据细分人群的消费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创产品研发,让产品始终充满新鲜感、贴近性。
随着游览博物馆的热度持续升温,游客打卡有着“最后一个展厅”之称的文创销售空间成为必然。文创产品应在开发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良好结合,真正发挥出传递美学价值,讲好文化故事的功能。(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畅)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