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小赌攻略_澳门赌场app-【官网直营】

图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边“测评”边带货,第三方如此以商养测谈何公信力

2025年04月14日 15:15   来源:羊城晚报   

  冯海宁

  “只要氯化钠在成分表里的排名越靠前,它的去油能力就越强……”“就选这款,××牌的海盐洗发膏!”这是某博主测评到一半,搞推销的一幕。记者在近日调查中发现,本应做到客观公正、为消费者“探路”的网络测评却变成了商家夹带私货的途径,这种现象在社交平台大量存在。(4月13日《法治日报》)

  消费者在线下实体店购物,可以直观地看到实物,甚至能现场试用和体验,购物自然比较放心。进入网购时代后,由于消费者隔着电子屏幕购物,需要更多参考信息,网友评论、第三方测评就成为消费者购物时的重要参考因素,特别是对某些新品或首次购买的商品,消费者重视第三方测评结果和意见。

  于是网上出现第三方测评现象。不少博主扮演起“测评师”,测评方式方法五花八门,存在的问题不少。中消协调查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3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虚假测评……

  有“第三方测评”从业者透露,商家会委托测评博主宣传带货并给予相关费用。还有MCN机构人员表示,广告营销公司会根据品牌方要求推荐相应的不同级别的测评博主做测评、卖产品。当获知这些信息时,我们就不难理解“测评到一半,博主开始推销产品了”,因为这类博主的目的就是推销,所谓测评只是一个幌子。

  当“测评”的目的是推销时,这就属于商测一体、以商养测,那么这种测评就难言客观公正,是商家另一种营销套路。很多博主测评时,怎么有利于多卖货,就怎么测评,甚至从测评过程到测评结果,都可能充斥着欺诈。

  因为这类测评多是以视频等方式呈现,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公证人员,并不在测评现场,自然无法监督测评过程和结果,这类测评类视频,完全可以通过测评造假、剪辑拼接来呈现。消费者一旦相信这种测评,就会受到误导进而缴“智商税”。

  这类“第三方测评”除了难以确保公正性,还难以保证专业性。应该说,消费测评是一种专业技术活,比如化妆品测评博主应该是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检测人员。即使“第三方测评”是以消费者身份进行测评,对其结果也需谨慎对待,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体验不同,单个博主的测评体验结果未必适合大部分消费者。

  所以,消费者最好对“第三方测评”保持警觉。只要这种测评人员不具备专业资格,就不值得信任。如果是边测评边卖货,打着“测评”幌子搞推销,更要警惕测评过程和结果的规范性、公正性。如果消费者受到误导,可以涉嫌欺诈为由,进行投诉或起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三方测评”的兴起,既缘于消费者对商家不太信任,也缘于官方质量检验检测不到位。如果是信誉好的商家,根本不用借“测评”搞推销。如果官方抽检范围和频次再升级,消费者也不会去信任“第三方测评”。商家要靠信誉赢得消费者信任,市场也需要官方检测“良币驱逐劣币”。

  当然,如果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或检测人员能提供公益化的货真价实的“第三方测评”,有公证人员在测评现场,这样的测评还是值得信任和推广的。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