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渐暖 积极变化正显
■ 王丽新
7月29日,杭州土拍共出让三宗涉宅用地,其中拱墅区石桥单元地块溢价28.13%成交;日前,上海核心地块拍出20万元/平方米楼面价,刷新全国单价地王纪录……种种迹象表明,土地市场逐渐回暖。
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27.5%,平均溢价率为10.2%,但成交面积下降5.5%,其中一线及二线城市出让金增长均超40%,而三、四线城市仍小幅回落。
土地市场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风向标,其变化关乎楼市未来走势。笔者认为,结合上半年房企投资意愿及下半年市场预期方向,土地市场已在三个维度展现出积极变化。
第一维度,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争加剧,风险低、位置好的宅地更受青睐。从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2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溢价成交占比为39.2%,较去年同期提升8.9个百分点,其中,杭州平均溢价率达35.5%,上海、成都平均溢价率均超20%。核心城市土拍竞争加剧,缘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核心城市纷纷“上架”优质地块,“京沪杭”以及成都等地均提出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在此背景下,土地市场呈现出整体供应缩量但出让金却上行的趋势。其次,在“好房子”工程推动下,去年以来,多地优化地块规划设计等条件,包括放宽阳台、公共空间计容规则,支持建设立体生态住宅,多措并举增强房企投资后快速回笼资金的确定性,提升房企投资意愿。最后,高溢价率成交宅地多呈现出地处核心区、体量小、总价低以及容积率低的特征,对于房企来说风险较低。
第二维度,财务稳健型房企加大补仓力度,着力打造精品。房企积极拿地,是有其判断依据的。
一方面,在“认房不认贷”、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等多重利好政策支持下,核心城市需求进一步释放,改善性需求逐渐成为主流,核心城市优质楼盘或者城市核心区域项目是购房者首选,相关地块自然会成为房企的“必争之地”。另一方面,一般而言,房企土地储备可供未来2年至3年开发。当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已三年有余,在这期间,收缩战线乃至停止拿地后重回健康经营轨道的财务稳健型房企,如今土地储备已相对不足,为避免无货可售,这些公司拿地力度加大。更重要的是,房企投资逻辑已经发生转变,为了提升去化率、保证现金流安全,房企以打造精品的新思维拿地,助力行业从“拼规模”转向“拼品质”。
第三维度,专项债收购闲置土地加速,“控量提质”推动市场进入新循环通道。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存量问题,盘活闲置土地正是重要途径之一。当前,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已取得一定进展。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的数量超3700宗,总金额超4700亿元,其中7个省市已经发行的专项债超960亿元(均为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地区)。
笔者认为,下半年专项债收地政策将进一步加快落实,这将极大地改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及企业资金状况,助力各地“控量提质”,推动市场进入新循环阶段。企业需把握政策窗口,盘活存量商办项目及存量土地,改善资产负债表,在发展中解决过去的问题。同时,房企亦需通过新增投资完成新旧资产转换,迈入理性扩表新阶段。
目前,房地产行业调整仍在进行中,核心城市的市场回暖更加显著。随着城市群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这种“点状回暖”有望带动市场整体向好,促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快到来。
(责任编辑:王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