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现代,古老彩塑如何展新姿?
日前,一场汇聚京津冀三地非遗彩塑精华的艺术盛宴——“京津冀非遗彩塑精品展”在空港文化中心开幕,展览共展出来自京津冀三地近百名优秀民间艺术家的126件作品,吸引大批观众前来参观。展览以“守正创新,匠心共塑”为主题,聚焦彩塑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展示京津冀三地文化在非遗艺术领域的深度融合与交融互促。来自多地的彩塑从业者和研究者,也一同探讨了“在当下的社会现实中,传统彩塑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
研究特色保持特性
彩塑才能百花齐放
彩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数千年传承,凝聚着世代各民族匠人的高超智慧与浓厚情感。它以泥土为骨,以色彩为魂,曾塑造出无数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人物、动物等艺术形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
不久前,记者来到空港文化中心美术馆,在展厅内看到众多题材多元、别具新意的彩塑作品,有突破传统成为潮玩的北京“兔儿爷”,也有乡土气息拉满的“玉田泥塑”,还有可爱的“白沟泥娃娃”、古朴典雅的天津“泥人张”彩塑等。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京津冀非遗彩塑的丰富内涵。
本次展览的主要策展人与组织推动者,是天津市和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非遗彩塑传承人张宝义。他不仅是展览发起人之一,更是从策划、协调到运输、布展等多方面亲力亲为。张宝义介绍,早在七八年前,和平区曾举办过首届彩塑展,由于客观原因,第二届迟迟未能开展。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张宝义又有了“将三地彩塑艺术集中展出”的设想。他认为,彩塑虽有地域差异,但文化同源、风格互补,三地共同展出不仅不会“雷同化”,反而能在对比中守正创新、激发活力。
在张宝义看来,这次展览是民间文化的一种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将三地的作品放在一起,只有进行对比才能进步,只有认识到自身特点,才能守住自己的特点和文化的特性。
有了想法后,张宝义就开始寻找适合举办这次展览的场馆,当他看到空港文化中心的美术馆时,就立即确定下来。张宝义表示,确定这个场馆不仅是因为其面积适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空港文化中心附近有着很大的居住区,而且居住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新技术人才和外国人。他希望这次展览在为居民提供文化盛宴的同时,也能够让更广泛的群体感受到彩塑的魅力。
张宝义介绍,此次展览实际上还是一场汇报展览,参加展览的不仅有国家级、省市级的非遗,还有区、县级的非遗。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非遗都有很多新变化,展示彩塑新姿也是他们举办这届展览的另一个初衷。
“我们举办这次展览主旨思想就是创新、与时俱进,体现在题材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和创意创新。有很多传统题材都赋予新的寓意。”张宝义介绍,这次展览他们征集了200多件展品,共选取了126件展品进行展览,作品各具特色,有的作品细腻逼真,有的则朴实无华。比如,唐家泥人代表性传承人唐有群的参展作品《今年的西瓜真甜》,这件展品做工质朴,具有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宝坻有捏泥娃娃、泥动物的传统,作品大都反映的是田间地头的事。宝坻产西瓜,作者特意选择了一个“西瓜熟了,农民、孩子吃西瓜”的场景进行创作,作品生动有趣,赋有古韵。
创新技术工艺与创作思维
传统彩塑与当代生活对话
本次展览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涵盖了传统题材、现实题材与创新题材,既有“泥人张”“兔儿爷”“玉田泥塑”等经典作品,也有结合现代技术与思维创作的当代彩塑。部分展品运用3D打印、混合材料、数字建模等新工艺,让传统彩塑呈现出更强的视觉表现力与时代感。
在张宝义看来,本届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首先是题材的创新,例如,表现红船精神、天津觉悟社内容的彩塑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河北省曲阳地区的参展人,为了展览方便,特意制作了一个缩小版的庙宇彩塑,目的是从非遗的角度让大家了解庙宇彩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其次是材料创新,一些艺术作品与时俱进,大胆运用新科技,例如程贺的《青蛙》就是使用3D技术打印的作品。由于泥的延展性有局限,又细又长的部件容易断裂,因此作者在制作时先做泥稿,做完泥稿后用3D技术打印下来,突破了彩塑的技术瓶颈。又如《清气满乾坤》作品上的花瓣用的是新型的树脂黏土。最后是表现形式创新,由于制作中采用多种技术和材料,比如局部挂釉,作品呈现出新意,表现力也更加强烈和丰富。《点毛泥塑吉祥虎》通过在泥塑上粘毛进行创作,给人以新的审美体验。
本届展览名家名作云集,珍贵展品有工艺美术大师杨志忠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李逵探母》,王润来创作的“山花奖”获奖作品《私塾》。特别是,已经鲜少参展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于庆成,此次拿出最满意的两套作品《那年代》《地头》来参展。张宝义说,于庆成已经80岁高龄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但在得知要举办此次展览后,老先生非常高兴,挑出老人认为最好的两件作品参展。
在本次展览展厅的中心位置,是作品《流民图》和《津沽宝辇会》,张宝义介绍《流民图》代表的是过去,《津沽宝辇会》代表的则是现在。
彩塑作品《流民图》是作者钊海静根据现代画家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进行创作的,在研讨时,专家们觉得钊海静创作的《流民图》并没有对原画进行复制,而是通过彩塑对这个题材进行场景化的表现,通过人物的眼神变化、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方面来烘托人物的心路历程。钊海静还对作品中的相关人物位置进行了调整,由平面变成立体,让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当时的历史。另外,彩塑作品中有一棵只剩新发嫩芽的树木,侧面表现了流民食不果腹、采摘树叶为食的状态。
《津沽宝辇会》是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逯彤与工艺美术名家田树豹共同创作的表现天津地域特色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年逾八旬的逯彤大师,为了将作品完美地展现给大家,亲自到展览现场指导展品摆放,对每一个人物、道具的位置都精心校准,彰显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张宝义说:“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让非遗艺术与当代社会产生对话。”如今市场上,彩塑作品还是以传统题材为主。传统题材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都耳熟能详,如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历史传说、成语故事等。在张宝义看来,传统题材创作难点在于如何赋予作品新的寓意:比如他参展的彩塑作品《西行记》,借玄奘取经之路赋予作品现代奋斗精神的寓意,鼓励人们秉持理想、勇敢前行。他认为:“玄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千难万险。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不畏难、勇敢向前的精神,能够助力我们实现理想。”
河北省省级非遗、三痴斋泥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宋长峰说,这次参展的作品都是他的团队近10年来共同创作的作品,作品有《沧州铁狮子》《仁者寿》《张天师像》和运河娃《吉庆有余》《兔儿爷大将军》《银红袍服大钟馗》《苍龙献瑞》《母与子》。宋长峰在谈起创作运河娃《吉庆有余》时说,因为运河娃沿运河而生的,男孩叫大吉祥,女孩叫庆有余。大运河周围物产非常丰富,因此男孩抱的是一只大公鸡,女孩抱的是一条红色的大鲤鱼。《吉庆有余》由于是量产的作品,造价低,容易在老百姓中间推广。在创作《银红袍服大钟馗》时,团队在考虑装饰性的同时,还注重历史性,按照唐代衣冠规制创作了钟馗的形象。宋长峰认为,京津冀三地文化属于同一条脉络,彩塑要服务于老百姓生活和审美。
天津市级非遗史记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史桂艳说,她创作的《点毛泥塑吉祥虎》创意来自布老虎,由于老虎的形象与澳门小赌攻略: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辟邪的作用,因此,她就将澳门小赌攻略:传统的吉祥图案等与泥塑结合起来。《点毛泥塑吉祥虎》是史桂艳作品的其中一个系列,而且还申请了专利。她以前还做过醒狮系列的作品,也是采用点毛的技艺制作。点毛泥塑技艺其实就是给泥塑粘贴上毛,表现澳门小赌攻略:传统美学的另外一种风格。她使用的毛大部分是兔毛,也会使用狐狸毛、人造毛等。这种技艺最大的难点就是毛本身长度、颜色和质地不同,要根据毛的特性,将其合理地运用在作品中,使其与作品融合在一起。
创新发展要以人为本
扎根土壤才能发新芽
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陈文军认为,提升创作者的美术基础和审美素养,是当前彩塑水平提升的关键。目前彩塑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一些作者缺少一定的美术基础,有的都是凭感觉来创作,并不了解整幅作品需要的比例结构等。作品制作出来后,无法表现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作者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增加文化修养。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秘书长、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惠敏表示,彩塑的艺术形式,从诞生到发展的轨迹来看,它是一种早期民间艺术,跟百姓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发展到现代,彩塑已经逐渐走上更艺术化的方向。彩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社会背景、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巨大的变化。彩塑这种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传承使命,是现代人不能忽视的。解决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新审美趋势和过去优秀传统文化风格的融合问题,是彩塑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齐惠敏看来,彩塑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所有艺术门类从业者或者非遗传承人所要思考的。因此,非遗传承者需要对当代艺术风格有所理解,对年轻人审美趣味有所研究,再结合传统的工艺方法,才有可能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彩塑作品重新回到民间。
张宝义说,彩塑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断档。由于从事彩塑艺术的年轻人太少,导致行业无法补充新鲜的血液。如今,从事彩塑的人中,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多是五六十岁的作者,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屈指可数。过去,从事彩塑的专业人员要破解的难题就是如何生存,需要不断地去全国各地参加展览,提高知名度和曝光率,由于这种方式经营周期太长,已经被人们抛弃。现在,张宝义更希望年轻人通过网络平台让人们去认识自己的作品,同时创作思路上也要变,一些动漫题材作品,如此次参展作品《神龟》《火龙》《元卯人》等,很受年轻人喜爱。对于彩塑的发展方向,张宝义认为,要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要求,只有与大众审美思路融合在一起,彩塑创作才能走出更多的路。
宋长峰认为,过去彩塑手艺人,他们是为了吃饱饭来创作作品,以服务于老百姓为目的,所以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不朽的作品。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在创作彩塑时,很容易给自己定位错误,没有真正做好继承,因此澳门小赌攻略:彩塑现在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手艺人手艺不扎实,而且有些人盲目地拿不成熟的理论来否定传统彩塑理论。宋长峰觉得彩塑艺术发展的思路还是要服务于人民,要有地域特色,让彩塑服务于本地文化需求,这才能培育彩塑艺术的沃土。
(责任编辑:成琪)